这个世界上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,看看补习班的红火就知道了,不少补习班价格不菲还一位难求,而且,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年龄也越来越小。有的孩子还没学会说中文,就已经在英语培训班中上课了。这些培训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用吗?让快乐的童年消磨在补习课室里,真的值得吗?
去不去补习班,一个家长永远会纠结的话题
做开明宽容的父母,让孩子快乐成长,难免担心孩子在应试中竞争力不够;可是做个虎妈,又担心只会闷头读书的孩子没有活力。去不去补习班,其实就是快乐教育理念遭遇冰冷的应试现实,让无数家长焦虑和纠结的一个话题。
在孩子没上小学之前,我跟许多家长一样,也是不补课的坚定支持者,想做一个开明的家长,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。毕竟,道理摆在那里,大家都明白。可是,孩子一进入小学,自己就开始不那么淡定了,对于补课还是不补课,内心纠结万分。
幼儿园里不上各种兴趣班,无非是少点才艺。孩子每天有很多时间在楼下玩沙子,和小伙伴疯跑,只要开开心心不生病,对家长来说就是最好。可是,一上小学就完全不同了。你突然发现,那些以前天天一起玩沙子、骑单车的小朋友在小区里都看不到了,他们开始奔走在各种补习班的路上。而自己家的孩子不是学霸,也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获得过钢琴、围棋、奥数的证书。在人生的竞技场上,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在跑道上飞奔,现在还不抓紧时间,就算没输在起跑线上,差距也会越拉越大。社会竞争这么激烈,将来怎么办?孩子不考虑这些,大人怎能不想得长远点?一想到这些,突然就压力山大。看着孩子写作业懒懒散散,复习功课得过且过的样子,就着急上火。
而且,上不上补习班的纠结,不仅仅来自别人家孩子的压力,学校教学的现实也让人很难放心。老师的教学进度都是根据全班的平均进度来设定的。上补习班的同学多了,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内容,就会加快进度,没报班的孩子就会吃亏。更重要的是,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,学生现阶段的负担减轻了,可是,孩子迟早都要面对中考、高考等选拔性的考试,现在轻松了,谁知道现在放的水会不会成为将来流的泪呢?谁也不敢真正放轻松。
看着那些从小就背着大书包、戴着小眼镜,平时没有休息,周末也难以放松的孩子,内心里真的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这么累。我也希望他能够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,能够每天睡到自然醒,周末能够和朋友嬉笑打闹,和家人一起去郊外爬山,呼吸新鲜空气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可是,谁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去“试错”呢? (西早)
反对上补习班
水浇得太多,小苗也会溺死
作为反对课外补习阵营的“顽固派”,我曾经对它深恶痛绝,儿子在念初三之前,除了他自己提出要求上了一学期吉他课之外,没让他参加过任何补习班。然而去年,神差鬼使,我还是把念初三的儿子送进一个备考班,就因为班主任在家长会说了一句话:就算孩子在补习班学不到什么,也把周末时间利用起来,别让孩子心散了。周末两天外加寒暑假,“一对一”每节课300元,“一对二”200元,就这样花了我2万多元。到了中考“算账”,儿子也没有用中考成绩证明这次补课物有所值,于是,这些钱就成了“沉没成本”。
一年才花2万多元补习费就在这里晒,对此,那些从小学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各类补习班的家长表示“情绪稳定”。少部分“先富起来”的家庭,让孩子补课,顺便拉动一下内需,不在咱们讨论之列,大多数家庭送孩子进补习班,可用“节衣缩食”来形容,每月动辄数千元的补课费开支,直接拉低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品质。教育部多年来三令五申,严禁中小学有偿补课,畸形的“补课经济”是其中的一个考量因素。
经济成本只是补习班“数宗罪”之一。考虑到人的因素,孩子付出的健康成本才是最致命的。人不是机器,休息既是一种权利,也是一种需要。家长自己一到双休日、节假日便恨不得像飞出笼子的鸟,各种疯玩,对孩子,却以爱之名,无情地将孩子的双休日、寒暑假剥夺殆尽——把他们从学校高速运转的“履带”上接下来,又扔进补习班的“涡轮”中,让孩子继续高速旋转。日复一日、无休无止,不说茫茫然看不到边的学习给孩子带来如坠深渊的心理戕害,让他们失去了快乐能力,仅拿视力下降说事,足令父母触目惊心。今年“全国爱眼日”期间,中山眼科中心公布调查数据,广州荔湾区5053名中小学生中,15岁青少年近视率高达78.4%。对此,专家支招,近视的预防措施最有效的莫过于增加户外运动。对于那些连双休日都在服“补习刑”的孩子来说,“户外运动”何其奢侈!
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、科学工程,无论大纲、课程,还是学制、时间安排,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论证、不断实践得出来的,符合大多数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。孩子只要按照学校安排,便足够了,甚至是超量了。额外“加料”,加重孩子负担不说,也增大了伤害风险,一如水浇多了,小苗也会被溺死。
支持上补习班
学霸都在上,你有什么理由不拼
该不该让孩子上个补习班?当然应该。先别急着揍我,看看我说的在不在理。
一直以来,有四个字总会被学生拿来当座右铭——“天道酬勤”。何为天道酬勤?很简单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具体到学习就是“多学多得”,你比别人更努力、更勤奋,一般来说就会有更多收获,这是规律使然。上补习班,充充电,不足之处可以补补,即便是强项也可以进一步提高,这没什么损失。
很多人都把上补习班跟分数画上等号,其实真不用那么功利,把眼光放长远一点:知识就是力量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,知识就是最佳的竞争利器,而身怀利器,“行走江湖”也能多一份底气。不信的话多年之后回头想想,当年的努力早晚会有用武之地,一点都不会浪费。所以趁着学习的最佳时期多学一点,有什么不好?
当然,也许会有朋友质疑,多学一点是不是非得到补习班去学?这当然不一定,但可以说,上补习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最近这些年,人类已经不能阻止补习班了,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但补习班的形象却一直好不到哪里去;一些人甚至对它们“喊打喊杀”,欲除之而后快,好像把世界上所有补习班全部封杀,就“天下太平”了。
真是这样吗?对于补习班不少人都戴着“有色眼镜”,有不少刻板印象,觉得它就是教孩子疯狂做题,为分数“不择手段”,各种“填鸭式的教育”;补习班的存在就是让家长“愁肠百结”,拖累孩子的幸福感,总之让人痛苦。其实,真不一定。从孩子们的反馈来看,当前很多补习班的教学方法更生动、更灵活,以至于有的孩子在学校不爱听讲却偏偏喜欢补习班的课程;一些补习班采取超小班教学,甚至更注重教育规律,更注重学习兴趣、学习习惯的培养,能让孩子长期受益。而即便不说得这么“高端”,想想看,相比孩子在家里面临各种“诱惑”、随时分心、无人辅导,补习班更有学习氛围——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,这不就很棒吗?
前段时间看了部日本电影,名叫《垫底辣妹》,讲述了一个被老师放弃的“学渣”经过一年努力考上超一流大学的故事。电影由真实经历改编,而女主角的逆袭除了个人的努力、亲友的支持,也离不开补习班的贡献。其实国外的孩子也不是都那么幸福,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,虽然补习并不一定能“补”出学霸,但很多学霸都有“补”的经历。比如今年广州中考最高分考生就是培训机构学员,广东省高考理科最高分从初一到高二都在上补习班……考试让人“忧伤”,但拼搏永远迷人,学霸都比你努力,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拼?
孩子自己的路,就让孩子自己选吧
上不上补习班?对很多家庭来说,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焦灼的话题。但是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,上补习班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应付升学的竞争压力,这一点毫无疑义。
好学生为了变得更好,要靠补习班“拔尖”;中等生要走入优等生行列,需要靠补习班“强化”;后进生要跟上同学的脚步,需要靠补习班“补短”……某种程度上来说,需不需要上补习班,与孩子的现有成绩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——成绩“好”总是没有尽头的,哪怕考到了班级第一,还有年级第一、全市第一、全省第一呢?正是这种对自己孩子“不够好”的担忧,让很多家长在矛盾中把孩子送进了补习班。
说白了,在现有条件下,要消除这种焦虑是无解的。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,有竞争的地方就有优胜劣汰。仅从教育资源而论,当下的教育资源分布确实不够均衡,但哪怕有一天达到教育均衡了,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学,仍然是要“择优录取”的。好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,而稀缺必然带来竞争。实际上,在素质教育、综合教育上走得更远的日本等国家,课外补习一样司空见惯,尤其对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,或者立志要进入顶尖大学的好学生来说,他们的课外补习甚至是自觉自愿的,一点也不比中国学生轻松。但如果有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过一个普通人的日子,那也大可以选择快乐学习、避开压力。因为他们知道,自己的选择要自己负责,社会也包容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00后、10后一代,他们的求学生涯远比老一代拥有更多的选择。很多人享受了自由带来的好处,比如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、培养各种特长、出国留学不再遥不可及等等,但忽视了自由的另一面是自主—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选择自己的道路,并承担相应的后果。然而,目前是家长在替孩子做决定,将他们送上了正统教育的独木桥,焦虑自然无处不在。但是若家长和孩子有清楚的自我认知,孩子对自己的选择有足够的话语权,社会也包容不同形态的“成功”,心态也许就会放松很多:有的孩子想考好大学,想上补习班提高一下那就去吧;有的孩子想成为运动员,那就从小踢球好了;有的孩子在编程上有天赋,那就应该把别人踢球、上补习班的时间都花在写代码上……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来决定,这是中国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补上的一课。
那么,选错了怎么办?在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元的今天,哪怕人到中年再转行、创业成功的比比皆是,00后、10后们有更多本钱来大胆“试错”。眼下,对家长而言,重要的或许不是送不送孩子上补习班,而是要学会放手,让孩子学着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学校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伊川滨河新区仁大路与书香路交叉口 查看地图
网址:http://www.lyyhschool.com
Copyright © 洛阳伊河学校 版权所有
Power BY 海南蝶舞文化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
微信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