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;行万里路,不如阅人无数;阅人无数,不如高人指路······。这一学期来,我们参加了总部无数的培训,有讲座,有听课、评课,有主体课堂研讨会,名师送课及全体教师到一中轮训。初入一中培训,我是带着敬仰、朝拜的心情,想探寻她的神奇。再次走进一中,使我带着使命与责任,想寻找她创造神奇的方法。一中,能成为一座知识的殿堂,她的纯净与静谧,她无形的向心力和向上力,足以威慑我们的言行,感染我们的心灵,启迪我们的教育智慧······。
一、从主体课堂认识课堂
老实说刚到一中培训的几天,主体课堂对我来说还像是水中月、雾中花,让我触手不及,朦朦胧胧、若隐若现。后来通过专家报告、名师送课我渐渐认识到它与我们以前课改的区别。以前的课改虽也让学生预习、讨论、展示,仍然是老师设计的流程。而主体课堂的每一步,从知识沙盘、自主学习、研讨交流到方法归纳、自我测评,都是以引导学生怎样去学,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,去发现……。尤其是精讲部分,以前我们的课改让老师有话不敢讲,总以为老师讲的越少,课堂活动越多,课改效果就越好。而主体课堂的精讲以学生为主体,以不讲、略讲、详讲三分天下,学生困惑的、不懂的一定要讲。再后来到一中轮训,主体课堂的轮廓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:
1、认真备课,写好精讲案。精讲案一定要体现三分天下原则即不讲、略讲、精讲。精讲内容一 定要能占领知识的至高点。
2、活用主体课堂,不是一进教室就必须按模式上主体课堂,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。主体课堂的几个步骤应相互融合,不能走入模式化。
3、主体课堂的交流研讨,不是展示答案、展示精彩,而是提出问题、提出质疑,全班同学交流研讨。教师应备好精讲内容,不管学生是否质疑,一些重点内容老师一定要精讲。
4、语文教师要大胆取舍教材,讲好重点课文。语文教师还应在课本与考试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,桥梁便是精编练习题(练习题是课本知识点、考点的呈现),上好习题课。讲授课文以学生领悟为主,自主延伸。上好习题课,详讲习题,落实知识点。
5、学生有兴趣,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。教师应多读书,丰富自己的知识,尽量使课堂语言幽默风趣,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由衷地、会心的发笑。快乐能使他们更用心的学习。
6、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,且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好重、难点。要求学生要有作业纠错本,错题要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,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纠错情况。
困惑:每一节发言的同学相对集中,有一部分同学无论老师如何引导从不发言,长期以往,这些同学会不会把自己遗落在角落里?
二、 自习课堂建设
1、 各科教师反复讲解自习课堂的重要性、内容与要求。办好与自习课堂有关且能影响学生的黑板报。
刚开始当把学习的时间真正交还给学生时,有的学生两眼茫然,认为无事可做,正是自我放松的大好时机,还有很多学生把自习单纯的看作是完成作业,做完作业便无所事事。有不少学生本来是程度不错的,因为没有认识到自习课的重要性以及自习的合理利用,便很难再有提高。我们知道自习课要做的事可包括:巩固当天所学知识,完成当天所留作业;复习学过知识,预习将学知识;若有时间再看一些拓展类的课外读物等。明确了任务以后,当发现自习课上无所事事的学生时要及时询问,帮助他确定学习任务。要树立正确的自习目的,领会学习意义,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学兴趣。养成良好的自习习惯。
3、针对初中生具有的一些特点,比如爱玩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,要有相应的自习课堂纪律要大家遵守,制定约束制度,如七年级四个班,每班同学各自签名,共同签订自觉遵守自习课堂的约定等。通过时间的推移,潜移默化,让学生理解并遵循要做合乎时宜的事,要鼓励学生在自习课上努力认真地学习,争取做到无需任何人的提醒就能进入状态,做一个有觉悟的人,不做与自习无关的事。真正做到“入静、入定、入神”。
4、各科教师应轮流到班辅导,轮流找不能静心自习的同学交流,使其能明白自习课的学习任务。刚开始我们也总想利用自习补充讲授一些东西,后来逐渐明白“练”就是学习中“行”的功夫,而自习课堂,就是“练”的专门场所。“灌输”虽然不失为知识传承的一种方法,但不是唯一,也不是最好的方法。
5、班主任应盯住班。发现问题,个别谈话,个别解决。引导学生学会收心、集中注意力。把学生在自习课堂中出现的毛病和问题,及时和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,帮助意志品质的形成。深知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,需要教师利用自习课堂耐心、细致、长期的培养。虽然现在自习课堂建设还有待提高,但一定会逐步完善。
深入一中的学习虽使我们也受到了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的影响,但一中的精髓绝非我们一学期的观、看、学、问所能领悟到的。我们必须深入的思考、总结、研讨,并用学到的点滴引领我们的管理和教学。从而使我们能够紧跟一中的步伐,濡染一中的文化。
学校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伊川滨河新区仁大路与书香路交叉口 查看地图
网址:http://www.lyyhschool.com
Copyright © 洛阳伊河学校 版权所有
Power BY 海南蝶舞文化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
微信扫一扫,关注我们